陆游的诗小学四年级(陆游——寄扬州韩绅端公 嘉靖十有四年七月十九日夜书)

陆游——寄扬州韩绅端公 嘉靖十有四年七月十九日夜书

1. 诗人简介

陆游,字务求,号放翁,汉族,世居庐州舒城县(今属安徽),南宋文学家、哲学家、军事家、诗人,其代表作有《钱塘湖春行》、《游山西村》、《十七日夜独酌》等,被誉为“江南文学四大家之一”。

2. 诗歌赏析

2.1 《寄扬州韩绅端公 嘉靖十有四年七月十九日夜书》

这首诗的主人公是陆游自己,他因为寻找不到可以信任的朋友,所以在夜里写信寄给自己亲近的韩端公,倾诉自己的苦恼。整首诗既是一篇抒情的自白,也是一篇寓政的戒诫。

“庙堂”指的是朝廷,诗人自诩“志士”,但认为官僚体系中充斥着势利的人,他深恶痛绝地认为:“庙堂寂静无人到,鸟宿池边树叶香。惟有绿杨堤畔路,向军门、道尽潇湘。” 诗人通过自己身临其境的经历,揭示出政治腐败的现实,让人感叹。

陆游的诗小学四年级(陆游——寄扬州韩绅端公 嘉靖十有四年七月十九日夜书)

最后,诗人写到自己不得志的愿望:“倘腐儒、惰臣愿除尽,满腹经书无路傍。夜闻胡马过芦苇,明日角声何处响。”他希望自己的理想不会破灭,理想主义和进取心无时无刻不在他的心中燃烧着,表达了他的不满和心志奋发的态度。

2.2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之一

本诗虽然仅仅只有八个字,却展现了陆游深刻的情感和思想,“二十年前,知否?灵峰一夜闻泉声。”在极短的篇幅内,寄托了诗人对逝去青春时光以及那段对诗歌执着深沉的记忆之中的深深怀念。

陆游的诗小学四年级(陆游——寄扬州韩绅端公 嘉靖十有四年七月十九日夜书)

诗人用“灵峰”指代自己,诗人代入“灵峰”的身份感受过去,这是写作创作技巧的一部分。诗人把自己与“泉声”融为一体,感性地表达出取道自然,品尝生命的深沉体验。自然是诗歌的主要灵感来源。

陆游的诗小学四年级(陆游——寄扬州韩绅端公 嘉靖十有四年七月十九日夜书)

3. 诗人风采

陆游的诗歌中独具特色的是他对性情的表述,能够深入刻画自己的性格,在粗乱自然的手法之中展现了一个完整的心灵世界。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学识、性情与时代在诗歌中完美结合,谱写出了不可磨灭的诗歌传说。

陆游的诗歌是自我表达、历经岁月洗刷后的沉淀,他的诗作融入了自己的性格、学识等诸多因素其中,可以说是一种心真手拙的艺术风格。他颇有才情,但与其说是才情,不如说是一种真正的人文情怀,这种情怀集于身体、心灵和语言之中,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风格。

陆游在文学史上早已铸就了自己崇高的地位。他诗歌的起伏波动,十四行诗的创新改革等方面开启了华夏文学世界的另一片天空。让读者看到了一种非常特别、迥异于其他诗人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