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少华 清华大学(马少华与清华大学的缘分)
马少华与清华大学的缘分
初遇清华大学
1997年,时任清华大学学生会主席的马少华,带领着学生会成员与志愿者们,一起组织了一次文艺活动。他们为数不多的几名表演者,将会场打造成了一个小型音乐厅,马少华自己则担当了音乐会的主持人。
好不容易准备妥当,音乐会即将拉开序幕,谁知道却突然下了倾盆大雨。场地没有帐篷,场外观众们也藏不住身,只得撑起伞,观察着远处的舞台。
马少华大喊一声:“没关系,音乐是自己的,只要音乐还在,我们的感情也还在!”,说完他便将手中的话筒递给同场演出者,自己则拿起他自己的小提琴,跑到了护坡旁边,开始了他的小提琴独奏。
成为清华大学教师
2007年,马少华被邀请成为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的副教授。从此,他开始是清华的一员。在清华,他成立了一支名为“同学五月天”的乐队,同时,他也像其他教授一样,开始了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
在清华大学授课的第一堂课上,马少华就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他用大量的个人实践经验来诠释学科中的各个理论和公式,令学生们深受启发。而他的课程讲义同样也倍受好评,马少华的课程讲义成为了学生必备课程的宝贵资料之一。
与清华大学的深厚感情
马少华在清华大学的11年里,三年获得了杰出青年基金,两次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以及一次获得国家青年科技奖优秀奖。
在清华大学,马少华带领着他的学生们开展了一系列科研工作,有的成为了学术界的焦点和论文,有的被商业企业所开发利用,而他自己也将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各大学术讲坛上展现给学术界。
马少华的音乐事业在这段时间也更上一层楼。他在清华大学组织了无数场音乐会和义演,参加了大大小小的音乐节和演出。而他创立的“同学五月天”乐队也因个人风格的独特,取得了大量的粉丝。
如此深厚的感情,让马少华在此次教育部组织的人才评选中,提名为长江学者。
从学生会主席到清华大学教师,从音乐爱好者到演奏家,马少华的一切改变,都与他初遇的清华大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