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译文及注释(解析《出师表》)
解析《出师表》
一、扼要概括
《出师表》为东汉时期的名臣诸葛亮所作,内容是在刘备发动伐吴之战前,向刘备的留将诸葛亮的长史李恢献上一封家书,表述了诸葛亮对于天下大势的认知与自身履险如夷的军事考量。整封文书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家书之一,展示了作者卓越的才干和其蕴含的友爱之心。
二、翻译与注释
唐诗三百首。
诸葛亮致敬东吴孙权,尽显谦逊谨慎之风。典故出自唐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超然自逸,谋略万全。
诸葛亮之所以能够成功,原因在于他能超然自逸,从容不迫地对待任何变故。同时,他的谋略万全,顾及到了任何可能发生的情况,为军队的胜利奠定了经验和智慧的基础。
怀瑾握瑜,拿腔作势。
“怀瑾握瑜”出自《管子》中的一句话,“拿腔作势”则是《诗经·周南·桃夭》中的表述,合起来的含义就是指一个人心中有才干,并且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有恰如其分的姿态。
三、文化价值
《出师表》自面世以来,一直深受大众欢迎,特别是古诗文学爱好者们的喜爱。它不仅有着承载历史、传承文学的作用,还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古代文化中那种将“天人合一,人道天理”作为核心的思想。同时,《出师表》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道德标准,就是无私的付出、友爱的真诚和坚定的信仰。
《出师表》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篇家书,其意义不仅仅是文学层面上的,也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和精神的含义。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德观念和品德标准。同时,我们也可以为自己的人生提供借鉴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