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的来历和风俗简介怎么写(重阳节:缅怀先贤,祈福吉祥)
重阳节:缅怀先贤,祈福吉祥
起源
重阳节,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也称重阳节、踏秋、登高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起源悠久,众说纷纭。一般认为,重阳节源于汉代诗人屈原,有缅怀祖先、感慨时光流逝、迎接未来等含义。九日与阳历九月(即秋分后的第九个七日)重合,因而又称“重阳”节。此外,也有一些流行的民间说法,如“九九归一”、“重阳防秋燥”等等。风俗
重阳节的主要风俗是踏秋登高和饮菊花酒。踏秋登高是指在这一天,人们登高赏秋,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追求卓越的精神。饮菊花酒则是由唐代文学家陈陶所提倡的,菊花酒以菊花为主要原材料,制成后色泽金黄、芳香扑鼻。在重阳节期间,人们品尝菊花酒,以祭奠祖先,以及祈求长寿和康泰。此外,重阳节还有赏菊、插茱萸、祭祖等传统习俗。现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