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精神损害赔偿金赔偿标准(离婚后心理损伤赔偿标准如何确定?)
离婚后心理损伤赔偿标准如何确定?
随着社会进步,离婚率不断上升,离婚后的经济赔偿已逐渐被人们所熟知。然而对于离婚造成的精神损害赔偿却鲜有人知晓,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离婚后精神损害赔偿标准该如何确定。
什么情况下可以获得精神损害赔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离婚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判决损害赔偿:
第一,有家庭暴力行为的;
第二,对方重婚、委托他人代孕或者与他人通奸的;
第三,抛弃家庭三年的;
第四,虐待家庭成员、败坏家庭风气、破坏家庭生活的;
第五,其他应当给予赔偿的情形。
如何确定精神损害赔偿金额?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四部门关于依法办理婚姻家庭案件调查取证工作的规定》第二十九条,人民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时,应当结合当事人的实际情况,按照下列标准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
(一)根据精神损害的轻重情况,适当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
(二)根据财产损失或者支出增加的数额,适当确定抚养费的数额;
(三)根据离婚后收入和财产状况,适当确定赡养费或者生活费的数额;
(四)根据离婚后子女扶养、教育和婚后未得到婚姻法律保护的权益,适当确定抚育权、探视权的归属以及其他权益保护措施。
因此,在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时,人民法院会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当事人的财产、收入、实际情况等,而不是一味地按照某个固定数额进行判决。
如何提高精神损害赔偿的认定和数额?
要想成功得到精神损害赔偿,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离婚当事人需保存相关证据材料。如家庭暴力的多种证据(例如护照、身份证、医院诊断、家庭暴力报警记录等),以及通奸、重婚等证据。只有掌握了充分的证据,离婚当事人才能在官司中“占据先机”。
其次,离婚当事人在官司中需积极配合律师,作为当事人自身的经历和受害感受,有时很难说服法官认定自己受到的精神损害。律师有时可以提供本身客观公正的证据或分析报告,来协助法院更好地理解案件主体的证据和感受。
最后,需要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纷争通常较复杂,需要具体、独特的细节和感受去解决。因此,在此援助下,专业的律师可以向法院提供连贯和具体的证据,以补充法院可能缺乏的背景信息,简化决策。
总的来说,离婚后心理损伤赔偿标准的判决需要考虑当事人的实际情况,根据案件的背景确定具体数字。明确上述规定,提高意识和寻求专业律师的协助才能将成功的机会提高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