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简介)
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简介
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于1933年提出的地理学理论。该理论认为,商业、服务业和人口的分布都会受到市场需求、交通运输和劳动力的影响,进而形成一个中心向外扩散的的层次结构。
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市场区域、中心和辐射等三个层次。下面将分别从这三个方面介绍该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
市场区域
市场区域是指一个市场中心所关联的周边区域,包括销售市场和服务市场。据克里斯塔勒提出的理论,市场区域的大小会受到商品种类、市场需求以及适当价格等因素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市场区域大小与市场中心的地理位置和运输条件相对密切相关。如果市场中心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便捷,市场区域便会向外扩张,反之则会被限制在较小区域内。
中心
中心是引领市场区域发展的核心地区,也是服务初始地、分配则入地和最终产品生产地的聚集地。在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中,中心是一个远距离分布的区域,具有较高的经济密度和经济活动水平。
中心的特点是:(1)在社会分工中,中心是最为复杂的一环,能为社会提供最丰富的产品和服务(2)中心地区的空间分布呈现出集中化的趋势,人口和企业密度高(3)中心地区所具有的区位优势和扩张能力会吸引周边区域的人口和资本迁移。
辐射
辐射是指中心向外发扬的经济和文化影响。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认为,中心企业、中心文化和中心人口对周围地区以及整个世界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辐射的特点是:(1)辐射具有范围性,波及范围随中心的实力和地位的增强而扩大(2)辐射的形式多样,不仅涉及经济方面而且还涉及文化、政治等。(3)辐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周围地区。
综上所述,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为我们深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和空间结构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还提供了实践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