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改以来人民币走势(人民币汇率浮动与国际金融市场)
人民币汇率浮动与国际金融市场
自2015年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以来,人民币汇率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关系日益密切。以下将从人民币汇率的历史走势、国际经济形势以及中国政策调控三方面来分析人民币走势。
历史走势:大起大落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人民币汇率一直处于央行统一设定的固定汇率制度之下。2005年开始,中国央行逐步放弃了固定汇率制度,人民币开始从缓慢而稳定地升值,到2013年开始出现快速升值,并在2015年上旬进入汇改阶段。在此之后,人民币汇率开始下行调整,呈现“大起大落”的走势。
具体来看,2015年期间,人民币汇率一度贬值了约2.85%。随后在2016年第一季度,人民币汇率短暂回到升值区间,但在“618”前夕,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人民币汇率再次大幅贬值。同年7月20日,中国央行调整了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人民币汇率再度大幅贬值,这次跌幅为5%左右。
在国际金融市场不断波动的背景下,2017年人民币汇率呈现波动调整走势。3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才刚刚突破6.9元大关,而在5月初,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再次暴跌至6.92,但双方最终在靠峰会商达成了初步协议,人民币汇率开始企稳回升。
国际经济形势:美元升值压力下人民币悄然贬值
美元汇率与人民币汇率之间一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反向关系,美元走强的同时,人民币汇率通常会趋于下行。而2018年,美元在国际金融市场大幅上涨,使得人民币汇率进一步下行。
作为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贸易占据了中国经济的重要位置,这对中国的外汇市场形成了不小的压力。事实上,在2018年经济增长放缓、贸易摩擦、外资出逃等各种不利因素的叠加影响下,人民币汇率进一步受挫。
中国政策调控:汇率保持稳健预计将有所反弹
为了稳定市场情绪,中国央行一直加强了对外汇市场的监管,防范市场大幅波动。同时,中国政府也积极采取措施来应对人民币汇率下行压力,例如加强外资吸引力、提高利率等。短期内看,人民币汇率有望稳步回升。
总的来说,在中国日益走向国际化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走势将会受政策、国际经济形势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从目前的趋势来看,人民币汇率可能会出现波动回落,但大幅加剧的可能性不大。中长期来看,希望人民币汇率能够逐渐稳定,为中国经济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