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名句默写历年真题(《离骚》之默写历年真题)
《离骚》之默写历年真题
历年真题选段
《离骚》是中国古代伟大的诗歌之一,它以卓越的艺术才华和深邃的哲学思考,表达了作者屈原在逐渐失去信仰、迷茫懊恼的情况下,通过自我苦行不断挣扎,最终达到心灵的超凡脱俗和精神的崛起。这样一个历经苦难、最终站稳脚跟的故事,自然因其勇于探索人生、直面现实、奋发向前的精神,在后人心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和启示意义。
而关于离骚,历年高考中也经常出现此类题目,考生需要深入挖掘诗词精华,准确理解各种思想内涵,从而给出正确的答案。下面笔者将从历年真题中挑选出一些典型的离骚题目,阐述其背景、考点、解答技巧,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典型题目与解析
1. 2014年湖南卷:下列离骚中“楚蜀先后有异闻”这句话的含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① 晋楚更始,陈涉举义; ② 诸侯起兵攻秦,项羽败吴; ③ 韩信挂印封侯,刘邦篡汉; ④ 楚汉相争,项羽决战垓下。
【分析】
这道题主要考察对黄老思想的理解。黄老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思想家,他主张“无为而治”,道家强调的“无为而无不为”和老子所谓“道之为物,恒无为而无不为”也有所类似。代表了一种不求功名利禄,依赖天道自然的政治、道德思想。根据他的思想,能够调和万物,标本兼治,通过对整体的精神、文化、制度的改造和重建,达到无为而治的政治理想。
【答案】
答案为④。此句所述“楚蜀先后有异闻”,暗示着两个不同的国家有着各自独立的生命力,不能简单地混为一谈,更不能把它们看成是单纯的仁政天下。作为一个治理中国全境的统一王朝,更需要广泛借鉴各个地区的经验和智慧,摒弃一切形式的歧视和顾虑,充分发挥万民归心的力量,以和谐稳定为最高原则。
2. 2017年北京卷:下面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 心未得,意先游;② 王事靡盬,而我爱党恶之; ③ 愿言配君草; ④ 渊深隐藏,风波不惊。
【分析】
这道题主要考察对离骚诗词语言的理解和记忆。首先,我们需要认真领会上下文的意境和节奏,分析每组字眼所承载的意义和情感,抓住其中最为关键、特殊的部分,进而推测出其整体蕴涵的言外之意。其次,我们需要熟悉离骚的语言特征和修辞手法,清晰理解其中运用了哪些形式的修辞,如对仗、排比、反复、借代等,以便更好地擅于运用、正确判断。
【答案】
答案为③。该句是在描述作者想要配以君王的“草木”,表达了一种想要得到君王青眼甚至超越君王的情韵。然而,正常来说,草木是不需要“配”的,因而该句理解不恰当。
3. 2020年陕西卷:作者在“肃肃黄昏,昭昭烈日西临”的情形下,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反思与深挚感情怀体现在了以下哪句话中?
① 使我不能仰以观天之道,临以尝谤人之踪; ② 鸿鹄之志,玄鸟之角; ③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④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分析】
这道题主要考察对离骚中的文化思考和具体语言的理解。除了传递艺术价值外,离骚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为我们现代人提供了一种走出困境、面向未来的进取精神。可以说,每当我们沮丧绝望、迷茫不堪的时候,离骚总能带给我们一丝阳光,一线生机。
【答案】
答案为①。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正厉行着“明德、上智、中正、诚信”的崇高人文价值,强烈谴责了那些玷污了中国文明,亵渎了华夏精神的汉奸和叛徒。作为一个爱国主义者和理想追求者,作者势必要在这种丰富的历史文化渊源的基础上思考、创新、发展,精益求精,励精图治。
通过这些历年真题对离骚的默写,我们得以更加清晰地感受到这部古代诗歌之厉害;同时,也让我们对于自己掌握的默写技能和离骚语言水平有了系统化的检验和提高。希望本文所述的离骚真题题型和解题技巧可以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顺利通过高考,迈向理想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