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建成小康社会是哪一年(初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

初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已经从一个正在走向小康社会的国家转变为一个初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家。那么,初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是什么呢?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的讨论。

一、初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

全面小康社会,是指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各领域均能够实现小康状况的社会状态。中国共产党提出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一时间节点成为了全面小康的标志性节点。

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了吗?那么,我们细细分析一下中国实现小康的标准——“两不愁、三保障”:

初步建成小康社会是哪一年(初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

“两不愁”,即“不愁吃、不愁穿”:

食物方面:1982年起实施的全民健康保险以及“粮食安全纲要”等一系列扶持农业的政策,确保了农民的温饱问题。

初步建成小康社会是哪一年(初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

衣物方面:中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已然成为全世界的第一大生产基地,在国内外市场上均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此外,中国政府的实行的劳动法、企业法等一系列劳动保障制度,也从制度上确保了普通大众的基本权利。

初步建成小康社会是哪一年(初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

“三保障”,即“保障基本医疗、保障住房、保障教育”:

基本医保问题:自2003年实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及最近的“医药分开”等政策,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医疗福利,也能够真正减轻因病致贫的问题。

住房问题:我国的住房制度较为成熟,不仅完成了三十年的住房改革,国家还出台了“棚改”等各种方案,让住房困难人群得到了实际的帮助。

教育问题:我国教育体系也在稳步发展,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以及高校扩招等一系列政策,扩大了广大人民的受教育机会,也让更多的人们成为了“留守儿童”。

因此,总的来说,我国已经具备了发展的底子和条件,2020年初步实现全面小康已经是确凿无疑的。

二、初步实现全面小康的现状和反过来看问题

儘管现实中部分地区和人民仍存在贫困,但是全国的整体状况来看,2020年的确是我国实现小康的标志性节点。同时,由于全面小康有“全面”的限定,仅仅实现小康并不能代表未来的发展,我们还需要反过来看问题——不能因为实现了小康而停下脚步;同时,我们也需要清楚认识到,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发展经济,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经济建设。

“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可以总结为五点:消除绝对贫困、人民生活比较富裕、社会公平和正义、公共服务领域的失衡程度是适度的、生态平衡存在。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并不是宏伟蓝图的结束,而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开始。在现代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时代,建设小康可以说是整个社会发展的细枝末节,实现现代化建设才是长远之计。

三、小结

全面小康社会作为一个社会发展的里程碑,虽然仅仅是建立在发展的基础之上的一个开始,但其进行的方式和路线的指导,及其所传达的中国特色价值观,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石和行动的指导原则。我们应该清明地认识到,在小康到来的背后,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选前奏和基础条件。坚持发展,努力实现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中国梦,是中国未来长期发展的目标和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