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s域名空间结构(DNS域名系统结构解析)
DNS域名系统结构解析
DNS(Domain Name System),即域名系统,是将域名与IP地址相互映射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它将完整的域名映射成对应的IP地址,通过域名访问网站,而不必记住IP地址。DNS系统结构复杂,分层次进行管理与维护,本文将深入分析DNS系统的结构和分类,为读者揭开DNS系统面纱。
一、DNS系统结构
DNS系统可以看做是一个分层次的树形结构,由不同的DNS服务器组成。在这个树形结构中,全球的DNS服务器都是将互相关联的节点通过分布式系统的方式完成管理,因此不会出现单点故障。
DNS系统的根节点在各个DNS服务器上都相同,称为“根服务器”(Root Server)。根服务器是一个后台数据库,它的作用就是当DNS服务器无法查询到目标网站时,向上查询,最终将请求转发给全球13台根服务器中的任意一台服务器进行处理。
除了根服务器,还有TLD(Top Level Domain)服务器,即顶级域名服务器。这类服务器能够负责区域的域名解析,如:.com(商业)、.net(网络)、.org(非赢利组织)等。在TLD服务器之下,就是二级域名服务器和三级域名服务器等。
二、DNS系统分类
DNS系统有不同的分类方式,按照使用方式主要可分为:递归查询和迭代查询。
递归查询是指当一台DNS服务器无法完成域名解析时,会向上级DNS服务器进行查询,直到查询到根节点。根节点会迭代查询下级DNS服务器,返回最终结果给首次请求的DNS服务器,并将结果保留在本地缓存中,再转发结果给用户。这种查询方式一般速度较慢,但可以让用户快速了解查询结果。
迭代查询则是当一台DNS服务器无法完成域名解析时,会向一个上级DNS服务器进行查询,上级服务器则会将查询请求发到下级服务器,以此类推,直到查找到最终结果。这种查询方式速度快,但对服务器压力大。
三、常见DNS攻击方式
DNS系统广泛应用于现代互联网,也成为攻击者的攻击目标。以下是常见的DNS攻击方式。
1. DNS欺骗攻击(DNS Spoofing):攻击者在用户请求实际网站时,将请求重定向到恶意网站。攻击者可以借此窃取个人信息或进行其他不良行为。
2. DDoS攻击:通过大量的恶意请求占据DNS服务器的资源,使得服务器不堪重负或崩溃。这种攻击方式可以影响大量互联网服务的正常运行。
3. DNS缓存投毒攻击(DNS Cache Poisoning):DNS缓存中存储着对不同域名的解析结果,攻击者通过向DNS缓存注入虚假数据,改变DNS服务器原有的解析结果,用户请求恶意网站将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
DNS攻击的防范需要采取多重措施进行,包含增加根服务器的安全性、加密用户查询过程、及时更新DNS软件以及定期升级身份验证机制等。
通过对DNS系统结构和分类的深度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DNS系统运作原理,并为防范DNS攻击提供一定的指导。